当前位置:理论研究 >> 文章详情
把握“因需”“应时”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
2023年以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重庆、天津等地调研时多次强调,要坚持实事求是、守正创新,坚持系统观念、整体思维,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,因需、应时、统筹、有序开展人大各项工作。各级人大要认真学习贯彻,深入系统研究,把握好“因需”时代内涵和“应时”实践路径,以高水平提质增效,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要把握好“因需”时代内涵。因需,字面意思“因为需要”;逻辑层面是使命所系。因需,是人大工作的动力之源,是回答为什么做、做什么的认识论问题。从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,当前,人大工作的“因需”大体包含四个维度:
一是法治之需。坚持依宪治国、依法治国,建设法治强国,既是一项根本国策,更是关乎全局的发展大计。人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法治强国建设这一目标,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,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,通过备案审查和执法检查,促进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全面、正确贯彻实施,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权威。
二是改革之需。改革的本质是深刻的改变与革新,旨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,为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,是适应时代发展、解决现实问题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。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进程中,必将涉及优化资源配置、提高运行效率、促进社会公正等全方位、深层次矛盾和重大突出问题,党的主张和意图、党的决策和部署,必须经人大法定程序转变为人民意志和共同行动后方能顺利实施。人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改革宏伟蓝图,顺势而为,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,发挥人大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优势,凝聚合力、保障推进。
三是发展之需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“第一要务”,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。发展不会一蹴而就,也不是一帆风顺、一路坦途,会遇到诸多困难与险滩,会面临无数风险与挑战,需举全党之力、全民之智,强力攻坚、重锤破除,保障航向正确、速度不减、质量提升。人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发展这一伟大实践,充分发挥法定职能,科学用权、依法用权、有效用权,激发和调动各方积极性,众志成城、互促共进。
四是民生之需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是党的生命之根、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与最终目的之一便是让人民富裕起来,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人大代表的是人民,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神圣使命,敢于用权、善于用权、正确用权,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,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。
要把握好“应时”实践路径。应时,字面意为“合于时令的”;逻辑层面是不因循守旧、不脱离实际,重在遵循客观规律,鼓励和倡导推陈出新。应时,是人大工作的价值取向,是明确怎么做、如何做好的方法论问题。当前,人大工作的“应时”实践路径,笔者以为主要有六个层面:
一是法律体系的构建要提速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依法治理是保障,法律体系是根基。立法机关(包括制定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地方规章等),都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聚焦改革发展,紧扣社会民生,列出中长期立法规划及近期年度立法项目清单,依法立法,加快推进,突出前瞻性,注重实效性,发挥好基层立法试点功能,强化立法调研和民主听证,提升立法质量与效益,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早日构建形成。
二是依法监督的领域要拓展。从法律授权看,人大监督无死角、无盲区,理应实现全覆盖、全天候。无论哪一级人大,都要聚焦改革政策措施落地落实,聚焦经济运行和工程项目实施,聚焦社会难点焦点问题破解,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等,既要认真组织实施好“法定项目”的常规监督,又要精心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敢于直面矛盾问题,堵监督盲点、强监督弱项,推动人大监督向深层次拓展、向新领域延伸,不断提升人大监督的精准性、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三是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协同。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,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主张意图的具体实践,也是人大集体行使职权依法决策的全过程。当前,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已进入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的新阶段,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也必须把协同性摆在突出位置,强化系统观念,结合地域经济社会基础和发展实际,注重与党委同频共振、与“一府一委两院”同向发力,要善于谋实策、出硬招、强保障、细落实,提供制度保障,促进协调推进。
四是代表作用的发挥要充分。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,是人大制度的主体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,既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升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,更是坚持好、完善好、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要义。各级人大要在依法保障代表各项权益的同时,要紧紧围绕“参与决策、监督推动、桥梁纽带、模范带头”四项代表根本职能,聚焦能力提升,聚焦作风锤炼,聚焦履职实践,在培养造就“会代能表、乐代敢表、真代善表”上下功夫,促进代表职能更好发挥,人大制度的独特优势更好彰显。
五是工作机制的完善要创新。创新是生产力、是竞争力,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1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,只有在继承中发展、在发展中创新,人大工作才能不断纵深推进、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效新成果。各级人大都要认真坚持“四下基层”,鼓励基层首创,加强理论探索,从实践中来、到实践中去,逐步形成涉及行使职权全过程的“接地气、短快灵、易操作、高效化”的工作新机制体系,增强工作活力、推动创新发展。
六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规范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,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,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、全过程,既是人大一项根本的法定职责,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所需。各级人大要聚焦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,把好重点环节,坚持综合施策、统分兼顾,打好民主形式运用“组合拳”,积极丰富探索民主实践新途径、新方式,围绕“规范操作、体现特色、提升质效”着力,不断为民主事业增色添彩、为人大制度注入新内涵。
把握好“因需”“应时”,既考验各级人大工作者的智慧,也客观真实地彰显各地人大工作进展及亮点成果。路漫漫其修远,吾将上下而求索,当为各级人大工作者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。(张强)
责任编辑:李靖